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以农业仪器为主集科、工、贸为一体

服务热线:15689691551

技术文章

ARTICLE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生产工艺

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生产工艺

更新时间:2025-06-30点击次数:55

  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麸星仪)的生产工艺需融合光学、机械、电子、软件等多领域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高精度光学成像与智能算法实现对面粉加工精度的自动化分析。以下是其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

  一、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

  光源选择

  采用高稳定性LED或激光光源,确保光谱范围覆盖可见光至近红外(400-1000nm),以捕捉面粉颗粒的散射特性。

  光源需配备恒流驱动电路,避免电流波动导致亮度变化,影响成像质量。

  成像模块集成

  使用高分辨率CMOS或CCD传感器(如500万像素以上),搭配低畸变工业镜头(焦距8-12mm),实现微米级颗粒识别。

  镜头表面镀增透膜,减少光线反射损失,提升信噪比。

  光路优化

  设计柯勒照明系统,使光线均匀照射样品表面,避免局部过曝或欠曝。

  采用暗场照明技术,增强麸皮颗粒与面粉基质的对比度,提升检测灵敏度。

  二、机械结构与样品处理

  样品仓设计

  开发防静电、易清洁的样品仓,材质选用304不锈钢或食品等级塑料,避免污染样品。

  配备振动筛分装置(如80目筛网),确保面粉均匀分散,减少团聚现象。

  自动化进样系统

  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的螺旋给料器,实现定量投料(精度±0.1g),避免人为误差。

  集成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样品厚度(0.5-2mm可调),确保成像一致性。

  防抖与定位机构

  采用气浮轴承或直线导轨,减少机械振动对成像的影响。

  配备激光对中系统,自动校准样品位置,偏差≤0.05mm。

  三、电子控制系统开发

  硬件电路设计

  选用ARM Cortex-M7或DSP处理器,实现高速数据采集(≥100fps)与实时处理。

  集成ADC模块(16位以上),确保传感器信号的高精度转换。

  嵌入式软件编程

  开发基于Linux或RTOS的操作系统,实现多任务调度(如成像、分析、通信并行)。

  编写驱动代码,控制光源亮度、相机曝光时间(1-1000μs可调)等参数。

  通信接口扩展

  预留RS485、以太网、WiFi等接口,支持与PLC、MES系统数据交互。

  开发OPC UA服务器,实现工业互联网集成。

A1.jpg

  四、智能算法与软件实现

  图像预处理

  应用暗电流校正、平场校正算法,消除传感器非均匀性噪声。

  采用中值滤波、形态学运算,去除面粉颗粒表面的毛刺干扰。

  麸星识别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如U-Net、Mask R-CNN)训练麸皮颗粒分割模型,识别准确率≥98%。

  提取颗粒面积、周长、圆度等特征,建立麸星含量预测模型(R²≥0.95)。

  粉色评估模块

  转换图像至Lab色彩空间,计算L(亮度)、a(红绿轴)、b*(黄蓝轴)值。

  对比标准色卡数据库,输出粉色等级(如GB/T 27628-2011规定的1-5级)。

  用户界面设计

  开发触摸屏HMI,支持参数设置、结果显示、数据导出(Excel/PDF格式)。

  集成趋势分析图表,实时展示加工精度变化曲线。

  五、校准与质量控制

  标准样品制备

  使用已知麸星含量(0.1%-5%)的面粉样品,覆盖全量程范围。

  配合标准色卡(如X-Rite ColorChecker),校准粉色评估模块。

  重复性验证

  对同一样品连续测量10次,计算麸星含量CV值(≤5%)。

  测试不同操作员、不同时间段的测量结果一致性(RSD≤8%)。

  环境适应性测试

  在温度(5-40℃)、湿度(20%-80%RH)范围内验证仪器稳定性。

  模拟运输振动(如ISTA 3A标准),确保机械结构可靠性。

返回列表
  • 服务热线 15689691551
  • 电子邮箱

    185945738@qq.com

扫码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 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60062号-18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