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1-26
点击次数:51
植物抗倒伏测定仪是现代农业科研与生产中用于评估作物抗倒伏能力的关键工具,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准确量化抗倒伏性能、指导育种与栽培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三大方面,具体用途及优势如下:
一、准确量化抗倒伏性能,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撑
1、力学参数测量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实时捕捉作物茎秆在受力(如模拟风力、重力)时的压力、弯曲程度、形变量等物理参数,计算抗折力、弹性模量、弯曲强度等关键指标。例如,小麦茎秆的抗折力可量化至0.01N分辨率,误差控制在±0.5%以内,区分不同品种或生长阶段的抗倒伏能力差异。
2、多维度测试模式
弯曲测试:模拟大风对茎秆的横向推力,评估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的抗风能力。
抗压测试:测量茎秆承受自身重量或风雨叠加外力的能力,适用于高秆作物(如玉米、甘蔗)。
拉伸测试:检测藤蔓类作物(如葡萄、黄瓜)茎蔓的韧性,预防攀援生长导致的倒伏。
穿刺测试:通过探针测量茎秆组织结构强度,反映细胞壁成分与解剖结构对倒伏的抵抗能力。
3、数据存储与分析
植物抗倒伏测定仪内置大容量存储模块可保存超万组数据,配套软件支持统计分析、绘图对比(如绘制不同品种抗倒伏指标趋势图),并导出至Excel等格式,便于与其他数据协同处理。部分先进仪器还集成图像识别技术,实时拍摄茎秆变形过程,结合算法分析损伤情况,提供更全方面的评估依据。
二、指导育种与栽培管理,优化农业生产
1、育种研究:筛选抗倒伏优良品种
在作物育种过程中,抗倒伏性是关键选育指标之一。通过测定大量育种材料的茎秆力学参数,科研人员可快速筛选出茎秆坚韧、弹性模量高的品种。例如,小麦育种中,通过对比不同品系的抗折力,筛选出抗倒伏性能优异的品种,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保障。
研究抗倒伏性能与其他农艺性状(如株高、茎粗、产量)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遗传规律,加速育种进程。
2、田间管理:制定科学防控措施
施肥优化:根据茎秆强度调整氮肥与钾肥比例。氮肥过量易导致植株徒长、茎秆细弱,而钾肥能增强茎秆机械强度。例如,通过测定发现某地块小麦茎秆抗折力偏低,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投入。
密植调控:检测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茎秆强度,优化播种行距。过度密植会导致植株竞争光照和养分,茎秆细弱易倒伏。例如,玉米种植中,通过测定不同密度下的茎秆抗压强度,确定行距和株距。
水分管理:监测茎秆抗弯能力,合理安排灌溉。土壤过湿会降低根系抓地力,增加倒伏风险。例如,在雨季前测定水稻茎秆强度,若发现抗弯能力下降,可提前排水降渍。
3、灾害预警与防控
结合气象数据(如风速、降雨量),建立作物抗倒伏风险评估模型。当预测到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农户提前采取加固植株、培土等措施。例如,在台风来临前,对玉米茎秆进行抗压测试,对强度不足的地块进行紧急支撑。

三、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1、减少产量损失
作物倒伏会导致机械收割困难、粮食浪费(如玉米倒伏后籽粒霉变),且倒伏植株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进一步降低产量。通过使用抗倒伏测定仪优化品种和管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
2、提高机械化收割效率
倒伏作物易缠绕收割机部件,导致故障频发、效率低下。抗倒伏品种的茎秆直立性强,便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工成本。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支持:作为数据驱动的农业工具,抗倒伏测定仪为变量施肥、灌溉等提供依据,减少资源浪费。
生态友好型种植:通过优化品种和管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例如,抗倒伏品种因茎秆健壮,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可减少农药喷洒次数。
Copyright © 2025 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60062号-18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